最近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感慨——现在似乎进入了“短剧的天下”。今年暑期档虽然剧集众多,但真正在全网掀起热度的爆款几乎没有。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:如今的电视剧套路越来越相似,剧情缺乏新意,再加上不少偶像剧依旧习惯启用年龄偏大的演员饰演青春角色,让人看着总觉得出戏,提不起兴趣。
即便是阵容强大的项目,也难逃“热度不温不火”的命运。比如杨幂与龚俊主演的《狐妖小红娘·月红篇》,两位主演本身都是顶流,剧集IP热度也极高,但最终的反响却不尽如人意。这似乎印证了一个趋势:流量时代正在退场,观众开始更看重作品质量。

与此同时,传统电视剧的“注水”问题愈发严重。集数越来越多,剧情越来越拖,不少剧甚至几集才推进一点情节,还夹杂冗长的感情线,观众自然失去了耐心。反观短剧,以节奏紧凑、剧情高密度、观看门槛低的特点,逐渐赢得了大众青睐。
近几年,不少短剧成功出圈,例如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《虚颜》《执笔》《招惹》等等。这些作品虽然体量不大,却凭借高完成度和扎实演技,收获了良好口碑。相比某些动辄启用流量演员却口碑平平的长剧,短剧更像是一股“内容为王”的清流。
不过,在不少演员看来,短剧似乎依旧带着“低门槛”的标签。此前,徐梦洁主演的短剧《大过年的》播出时就引发争议——部分网友认为一位有知名度的演员不该演短剧。但实际上,只要作品过硬、角色出彩,短剧并不逊色于传统电视剧。如今,许多短剧的制作质量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平台热播长剧。
今年暑期热播的《永夜长明》便是一个例子。这部作品有点《东宫》的影子,剧情紧凑、人物张力强。主演何宣林和李菲的表演颇受好评,尽管何宣林身为北电博士,被调侃“下场抢短剧饭碗”,但不少观众认为:剧好、角色立得住,比形式更重要。
而最近加入短剧阵营的,还有张天爱。消息一出,立刻引发热议。有人疑惑——以张天爱的知名度,何必“自降身价”去拍短剧?但当大家得知她将参演的项目是周星驰监制的短剧《大话大话西游》时,态度瞬间转变。虽然阵容以新人为主,但有周星驰的加持,这部剧的期待值自然拉满。对张天爱而言,这次选择或许不是“降维”,而是一次转型机遇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、节奏加快的时代,观众的观看习惯也在悄然变化。长剧动辄数十集,让人难以坚持看完;而短剧以“高浓度剧情+短时间投入”的特性,正好契合了碎片化时代的节奏。
也许,“短剧热”并非一时的潮流,而是观众审美与行业生态的又一次重塑。当故事回归节奏、角色回归真诚,短剧的崛起,也许正是影视行业走向“去虚火化”的必然结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