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传统长剧还在精心铺陈“女性觉醒”、“女性独立”、“女主互助”等社会性议题时,短剧领域的女性角色,已经率先发起一场强烈而直接的“玫瑰风暴”。自2025年以来,加入红果平台“十亿俱乐部”的17部爆款短剧中,女频短剧高达90%。像《咬清梨》、《他偏要抢》、《好一个乖乖女》、《心动还请告诉我》、《娇莺》、《栀栀复栀栀》等作品,接连以惊人的热度破圈,成为数据与口碑的双赢之作。可以清晰看到,女频现偶正迅速成为短剧的主流赛道。
目前市面上约有70%的短剧为女频题材,这不仅是一种市场现象,更是一场内容创作的趋势变革。一句话概括——如今的短剧,正在“卷”女频。
然而,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同属“女频”范畴,长剧与短剧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,却早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“老娘的盛宴”:短剧女主不再入席,而是掀桌
长剧中的女主角,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成长叙事:她们在职场中追求晋升,在家庭中付出全情,最终希望收获一段稳固长久的爱情。而短剧中的女主,则另辟蹊径地展开了更激烈、更主动的剧情设定:她们不是等待机会,而是创造局面;不是争取认可,而是主宰走向。
如果说长剧的女主角在结尾阶段才终于迎来“愿得一人心”的圆满,那短剧的女主可能在开篇第一集就已经果断出手——不惜持刀伤情,不惧代价破局。
这背后,是两种叙事范式的对峙:长剧中的女主仍倾向于温婉坚韧、集大成者的形象,而短剧女主则更为锋利、果决,像是被现实打磨出的黑色大丽花。她们带着成长的伤痕上场,不为爱情赴汤蹈火,只为自我站稳脚跟。当长剧女主终于在宴席之上与男性角色并肩而坐,短剧女主却早已一脚掀翻整张桌子,带来属于她的规则与秩序。
短剧告诉观众:“老娘的盛宴,才刚刚开始。”
短剧中的“女本位”:一份更清醒的女性自白书
“女本位”并非新概念,但在短剧中被演绎得格外鲜明。所谓“女本位”,指的是女性以自身为核心,从情感关系、人际互动到人生选择,皆以自我利益与成长为首要前提。这一倾向在短剧中不仅普遍存在,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内容主张。
多数女频短剧中,恋爱不再是女主角的全部目标。即便涉及情感,也几乎由女性角色全程掌控,从不轻易陷入被动与依附之中。爱情可以有,但绝不将就,更不容妥协。
角色塑造上,短剧女主更具复杂性与辨识度。她们可以是冷艳凌厉的“黑莲花”,也可以是步步为营的“复仇少女”。虽然这些人物设定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,但她们的成长脉络,却呈现出女性在现实中可能面对的挣扎与突破。
这些角色也许不完美,但正因如此,她们更真实——代表的是女性对自我命运掌控感的渴望,是对“讨好型人格”彻底告别后的宣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