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8日,电视剧《利剑·玫瑰》正式首播,由迪丽热巴与金世佳主演。本以为是一部聚焦社会议题、聚光现实的正剧,却在开局就令不少观众失望。从人物设定、表演状态到剧本逻辑,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。
一、金世佳人设失衡,难以令人共情
作为剧中男主角,金世佳饰演的角色在设定上就引发了不少争议。面对空降的新任打拐办主任(迪丽热巴 饰),男主角不仅对领导安排阳奉阴违,甚至在执行任务时公开质疑上级决策,这种表现已经严重脱离了现实中打拐工作的纪律与协作要求。
打拐办这样的部门,要求的是严谨的组织纪律和高度的职业素养,而金世佳所塑造的角色则显得浮躁、自以为是,几乎没有基本的职业认知。观众自然难以建立情感共鸣。
二、迪丽热巴演技“无波无澜”,难传递情绪张力
身为流量明星,迪丽热巴的表演一直是争议焦点。在《利剑·玫瑰》中,她的表演状态更是令人堪忧。从首集绑架戏开始,面对歹徒的威胁,她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,面无表情地朗读台词,肢体语言僵硬,缺乏基本的代入感。
例如在第二集末尾,她面对来访者要表达激烈立场时,说出“破不了案就脱衣服”这类台词,本应是爆发情绪的节点,却仍旧一脸平淡,毫无火花。这种“情绪缺席”的表演方式,不仅无法打动观众,反而让剧情变得空洞而做作。
三、剧本结构混乱,情节缺乏逻辑
剧本方面的问题也是该剧最大的短板之一。桥段之间缺乏过渡,情节跳跃毫无铺垫。例如,女主刚刚在公园追人贩,转头就去接待另一对男女,时间线和逻辑关系完全脱节,观众难以跟上节奏。
更严重的是,编剧对打拐工作的现实基础显然缺乏了解。例如男主单人“做局”接近人贩子,这种行为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成立,既不符合法律程序,也不具备任何可执行性。剧情为了制造“英雄主义”,强行推动情节,反而暴露了创作者的想象脱离现实。
四、缺乏生活常识设定,现实感被消解
除了职业逻辑之外,该剧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也常常脱离常识。比如第二集中,为了强调一位开米线店老阿姨的困境,编剧安排她连房租都交不起,需要众人凑钱帮忙。但这种桥段不仅显得突兀,还忽视了角色本身为“寻子”设店的背景设定。既有坚持留店铺的动力,又为何完全没有经济预案?这样的编排,让剧情看起来为了苦情而苦情,缺乏真实的说服力。
五、“千疮百孔”的开局,值得反思的创作逻辑
从整体来看,《利剑·玫瑰》并非一部完成度高的作品。它的问题不是单点,而是系统性的:人设偏颇、表演无力、剧情混乱、缺乏常识……这样的剧本,本不应进入拍摄环节,更不该由一线演员“背锅”。
观众并不拒绝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,但需要的是真诚的创作态度和足够扎实的执行力。《利剑·玫瑰》的首播给人留下的不是期待,而是失望,也为当前国产剧创作敲响了一个警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