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秋风拂过草原,芦苇荡泛起层层金浪,一群群洁白的身影在天际划出优雅的弧线,仿佛是大自然写给天空的一封情书。位于吉林省西部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此刻正迎来一年中最动人的时节——候鸟迁徙季。每年九月末至十一月初,成千上万只白鹤、丹顶鹤、灰鹤如约而至,在这里短暂停留,补给能量,再飞向遥远的南方。此时的莫莫格,像一幅流动的画卷,每一帧都饱含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诗意。
一、湿地之肺——水韵孕育的生命摇篮
莫莫格地处嫩江与洮儿河交汇的冲积平原,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湿地之一。纵横的河网与星罗的泡沼,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。湿地如同大地的呼吸器官,默默净化水流、调节气候、滋养生灵。
晨曦微露时,薄雾笼罩水面,几声清亮的鸣叫自芦苇深处传来,那是鹤群在迎接新的一天。它们或在浅滩踱步,或展翅试飞,阳光穿透雾气,洒在羽翼上,泛着银白的光泽,仿佛披上了晨曦织成的轻纱。午后,阳光洒在湖面,波光粼粼,一群灰鹤排成“人”字形掠过天空,翅膀拍打的声音如同大自然的乐章。傍晚时分,夕阳染红天际,鹤群缓缓归巢,芦苇丛随风摇曳,整个湿地安静而温柔。
二、候鸟驿站——迁徙路上的诗意停靠
对候鸟而言,莫莫格不是终点,而是漫长旅途中重要的加油站。从西伯利亚启程,它们穿越风雪,抵达此处积蓄体力,再向南飞去。这片湿地,见证着每一次迁徙的壮丽与坚韧。
白鹤是莫莫格的“明星访客”,全球数量稀少,而这里却能聚集近半数的种群。它们通体洁白,尾羽与飞羽呈黑色,飞行时黑白分明,整齐有序,像在天空书写关于优雅的篇章。另一位“常客”是蓑羽鹤——那位敢于飞越喜马拉雅的勇者。在这里,它们显得活泼灵动,常在草甸上跳跃觅食,幼鹤跟随父母学习飞行,笨拙又可爱。迁徙之路充满未知,风雨、天敌、食物,都在考验它们的智慧,但也正因如此,每一次回归都更显珍贵。
三、人与自然——共守这片生灵乐土
莫莫格的美,不仅在于成群的鹤,更在于人与自然之间重新建立的理解与尊重。过去的围垦与放牧一度让湿地萎缩,而今,生态修复与科学管理让这里重现生机。
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常年坚守,记录鸟类数据,救护受伤个体,他们与鹤共度春秋。当地居民也从依赖渔猎转向保护与讲解,成为这片湿地最生动的生态见证者。一位老渔民笑着说:“以前怕鸟吃鱼,现在明白,有它们,水才有灵气。”游客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活力——观鸟栈道蜿蜒穿湖,人们用镜头取代了网,用赞叹取代了占有。一位母亲牵着孩子轻声说:“有些美,只需远远看着,心里就已经满了。”
当最后一抹夕阳沉入地平线,鹤群安然栖息于芦苇深处,湿地重归静谧。这份静谧不是寂寞,而是孕育下一次振翅的力量。莫莫格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,它是一首关于迁徙、守望与希望的诗篇。在这个秋天,不妨放慢脚步,让目光追随那一道洁白的弧线,去见证一场跨越千里的空中盛典。